Funny Games U.S. - 你玩唔玩得起?
百老匯電影中心七月的主題影展為挑釁大師:米高·漢尼卡.影展的開幕作品為《Funny Games U.S.》,是米高·漢尼卡將1997年的作品《Funny Games》,帶到荷里活,再拍一次.十年前的故事,來到今天,依然令人吃驚.電影的重心不在於故事,不在於訊息;而是要將觀眾置身其中.涼著冷氣在看的觀眾,心中又會有甚麼滋味?
十年前的故事與十年後的故事同樣恐怖.一個富有家庭,到位於河畔旁邊的別墅渡假.還未開始享受平靜的假期,就開始被兩個衣著整潔的年輕人擾亂整個假期,更被迫參與一場遊戲.而這個遊戲,並不是一場可以公平競技的遊戲,而是一場屬於兩位年輕人所主宰著的恐怖遊戲.
電影的重點,就是要將觀眾置身其中,觀眾不單單是看著一套電影,而是整個遊戲的旁觀者.行凶者不止會享受著整個遊戲的過程,更會轉個頭來向觀眾發問;觀眾並不需要真的回答,因為無論答案如何,都無法改變著將會發生的事情.問題的本身,就只是要令觀眾思考,反思一下觀眾到底是在做甚麼?而在這個遊戲當中,雖然你甚麼也不能做,但當觀眾眼睜睜看著一幕又一幕令人心寒的暴力事件時,心態又會是怎樣?是在期待著下一場更變態更暴力的遊戲展開?還是奢想著最後參與者可以平安結束遊戲?不論如何,看到最後的觀眾,其實都只是整個遊戲的幫凶.
電影並不是依靠官能刺激去營造出一種恐怖的感覺.每一次行凶,鏡頭都沒有直接交代著事件的發生,但每當事件要發生時,即使明知看不到,都足以令到觀眾的神經繃緊.行凶者是那種文質彬彬,具有教養的人.你能夠想像到行凶者的原因和動機嗎?整個故事的恐怖之處就在於行凶者並沒有動機和原因.整件事都只是為了樂趣,為了享受被施虐者的掙扎和精神受盡壓迫時的面容扭曲.
飾演行凶者Paul的Michael Pitt,感覺上文質彬彬卻滲透著一股難以形容的變態氣味.當他回個頭來向著觀眾問問題時,就已經成功將觀眾拉入這場遊戲當中.在一眾出色的演員當中,Michael Pitt的演出是最好,最搶鏡的一個.這個角色,除了Michael Pitt外,實在難以想像有其他人可以比他做得更好.
《Funny Games U.S.》雖然是將十年前的作品翻拍,可是卻依然具有一種攝人的恐怖感;而與十年前的《Funny Games》相比,《Funny Games U.S.》又會是怎樣?
留言